書名:戰略大歷史:戰略是人類永恆的遊戲規則,懂戰略,你就能理解世界、定位他人,掌握自己的優勢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5519087系列名稱:
藍學堂系列編號:
WBBB0116A1定價:
800元作者:
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譯者:
王堅/馬娟娟頁數:
704頁開數:
17x22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00505出版日:
20200505出版社:
商業周刊CIP:
592.91市場分類:
政治(一般大眾)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自人類文明以來,從戰場、政界、商場、人生選擇…
人人都需要擬定戰略,因為戰略無所不在
戰略領域最知名學者×最宏大著作
首度引進繁中版
勞倫斯•佛里德曼展現他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級戰略思想先驅,他認為與權力平衡相比,戰略更是源自形勢的核心藝術。
──哈佛教授約瑟夫·奈伊
戰略並非專為面臨生死抉擇、成敗決斷的王侯將相所獨有,更多的世間事物都少不了它。當在實現中,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遭遇障礙,或者需要判斷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順序,戰略就不可或缺。
在商業領域,企業CEO負責公司的整體戰略(商業領域通常稱「策略」),其下的採購、市場、人力資源等部門則各有各的策略。醫生需要臨床的策略,律師有起訴的策略,社工人員則得提供諮詢服務的策略。至於個人,不管是職涯發展、購屋、納稅,也都需要具體的策略來協助。事實上,在當今世界,只要是人類活動,哪怕再微小、再普通,都要懂策略。
戰略思想家勞倫斯•佛里德曼在《戰略大歷史》中,以時代為經,戰略思想為緯,從聖經、古代希臘神話、孫子和馬基雅利身上,找尋戰略的起源,以極富吸引力和洞察力的描述,分五層次分析戰略嵌入人類生活的進程。
在「武力的戰略」,他引領讀者爬梳了從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戰略思想大師約米尼、賽局理論專家謝林的核武戰略,直至新軍事革命時期的資訊戰。在「底層的戰略」,他對政治戰略展開分析,從馬克思對政治的革命性分析入手、到主張非暴力的甘地,直至美國總統雷根、歐巴馬的競選策略。在「上層的戰略」,對商業策略展開了全面性歷史敘事,二次大戰後,經濟領域成為各國競爭要地,經濟學的策略論述也成為當世顯學,佛里德曼在此介紹了泰勒、斯隆、彼得•杜拉克、麥可•波特等關鍵人物,以及蘭德公司、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等機構在決策科學化的角色。在最後一部分「戰略理論」,講述了當代社會科學正在重塑我們對戰略概念的理解。在本書你可以學到:
●為什麼孫子說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最偉大的戰略家必須是詭詐大師,有時可以在敵國君臣之間製造分裂,有時也可以挑撥敵國與盟友的關係,使它們相互猜疑而彼此疏遠,這樣就能讓它們中計。
●馬基維利的《君王論》為什麼說領導人必須是狐狸、又是獅子?
生存是最高目的,像狐狸一樣狡猾,才能認識陷阱;像獅子一樣有力,才能驚駭敵人。
●克勞塞維茨的名言「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指什麼?
兩國的敵對狀況若不能經由外交談判獲得解決,最終只有訴諸戰爭,戰爭本身是一種對策。換言之,戰爭目標選擇仍應以達成戰爭目的為考量。
●甘地與金恩的非暴力戰略為什麼有效果?
當全世界都充斥著暴力和動亂,非暴力訴求占領道德制高點,遊行、罷工和抵制等群眾運動操作成功,讓對手難以招架。
●二十一世紀的非正規戰爭:資訊戰是怎麼打的?
恐怖分子、激進組織一般不會發動正面進攻,而是會採取「蜂群戰術」,在一個由手機和網際網路連成一體的網路中,用不同方法、不同方向,以小集團的形式發起攻擊,讓政府對迅速發展的民意束手無策。
●戰略為何在經濟管理領域被引用,甚至發揚光大?
戰後洛克菲勒(標準石油)、福特(福特汽車)、斯隆(通用汽車)等大企業,如同帝國般影響了勞動階級的生活態度和消費方式,高階管理者將戰爭所需的智謀和資源融入商業模型中。
●商場如戰場!企業也講求策略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競爭即是經典案例。一旦企業成了彼此交戰的軍隊,就要思考如何克敵制勝。麥可•波特、金偉燦等學者研究競爭策略以保持優勢。
「評估環境態勢、掌握敵人地位、找出自身優勢」正是戰略的核心要務。尋訪不迷失方向、不陷入混亂的智慧,勞倫斯•佛里德曼視野恢弘地概述了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戰略家與理論。遠在大衛以智計擊敗哥利亞,直至當代經濟領域中運用的賽局理論,這部宏大巨著總結了古往今來對戰略的反思,讀者能從中理解與評估古往今來戰場、政壇、商場、人生選擇的戰略良窳,並提出屬於自己的觀點,做出精準判斷,採取更有效行動。
◎專業推薦
約瑟夫·奈伊(哈佛大學教授、《哈佛最熱門的國際關係課》作者)╱馬克·斯托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安全研究碩士學程主任╱羅伯特·傑維斯、阿德萊·史蒂文生(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菲力浦·羅比特(《阿基里斯之盾:戰爭和平與歷史進程》作者)╱翁明賢(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這是一部蘊含著驚人的視野、學識以及最重要的——智慧的著作。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權威之作……有淵博的學識和眾多的論點。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本書為專家撰寫的同時,仍然能為普通讀者所理解,這對於駕馭此類體裁來說是種難得的本事。正因為如此,他寫出了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棒的一本有關戰略的書籍。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本書特色
1.戰略思想史上最宏觀之作
本書是迄今為止最有系統、最宏觀的戰略理論史,從聖經故事、生物演化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包羅四千年史上事件、主題及諸位戰略思想家。是一本深具雄心、非凡浩大之作,宛如《人類大歷史》戰略版!
2.大師領路,走一趟戰略巡遊之旅
作者以大師之眼,帶讀者俯瞰一遍戰略理論的演化與人類文明版圖的拓展。不止探討軍事面向,還全面統整及分析政治、社會階級、商業等策略,由起源、武力、底層、上層、理論,五層次分析,是全方位理解戰略的難得、也是唯一之作。
3.商場即戰場!戰略思考不可或缺
懂戰略,才會看大局、定目標,也能臨場應變。一部戰略史,見證諸多英雄以弱勝強,穩操勝算;帶讀者綜觀戰略思想內涵與典範流變,包含孫子兵法、君王論、戰爭論、管理策略、競爭策略……等重要理論內涵,每位想升級思維的商務人士,必修這堂戰略課。
★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自人類文明以來,從戰場、政界、商場、人生選擇…
人人都需要擬定戰略,因為戰略無所不在
戰略領域最知名學者×最宏大著作
首度引進繁中版
勞倫斯•佛里德曼展現他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級戰略思想先驅,他認為與權力平衡相比,戰略更是源自形勢的核心藝術。
──哈佛教授約瑟夫·奈伊
戰略並非專為面臨生死抉擇、成敗決斷的王侯將相所獨有,更多的世間事物都少不了它。當在實現中,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遭遇障礙,或者需要判斷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順序,戰略就不可或缺。
在商業領域,企業CEO負責公司的整體戰略(商業領域通常稱「策略」),其下的採購、市場、人力資源等部門則各有各的策略。醫生需要臨床的策略,律師有起訴的策略,社工人員則得提供諮詢服務的策略。至於個人,不管是職涯發展、購屋、納稅,也都需要具體的策略來協助。事實上,在當今世界,只要是人類活動,哪怕再微小、再普通,都要懂策略。
戰略思想家勞倫斯•佛里德曼在《戰略大歷史》中,以時代為經,戰略思想為緯,從聖經、古代希臘神話、孫子和馬基雅利身上,找尋戰略的起源,以極富吸引力和洞察力的描述,分五層次分析戰略嵌入人類生活的進程。
在「武力的戰略」,他引領讀者爬梳了從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戰略思想大師約米尼、賽局理論專家謝林的核武戰略,直至新軍事革命時期的資訊戰。在「底層的戰略」,他對政治戰略展開分析,從馬克思對政治的革命性分析入手、到主張非暴力的甘地,直至美國總統雷根、歐巴馬的競選策略。在「上層的戰略」,對商業策略展開了全面性歷史敘事,二次大戰後,經濟領域成為各國競爭要地,經濟學的策略論述也成為當世顯學,佛里德曼在此介紹了泰勒、斯隆、彼得•杜拉克、麥可•波特等關鍵人物,以及蘭德公司、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等機構在決策科學化的角色。在最後一部分「戰略理論」,講述了當代社會科學正在重塑我們對戰略概念的理解。在本書你可以學到:
●為什麼孫子說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最偉大的戰略家必須是詭詐大師,有時可以在敵國君臣之間製造分裂,有時也可以挑撥敵國與盟友的關係,使它們相互猜疑而彼此疏遠,這樣就能讓它們中計。
●馬基維利的《君王論》為什麼說領導人必須是狐狸、又是獅子?
生存是最高目的,像狐狸一樣狡猾,才能認識陷阱;像獅子一樣有力,才能驚駭敵人。
●克勞塞維茨的名言「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指什麼?
兩國的敵對狀況若不能經由外交談判獲得解決,最終只有訴諸戰爭,戰爭本身是一種對策。換言之,戰爭目標選擇仍應以達成戰爭目的為考量。
●甘地與金恩的非暴力戰略為什麼有效果?
當全世界都充斥著暴力和動亂,非暴力訴求占領道德制高點,遊行、罷工和抵制等群眾運動操作成功,讓對手難以招架。
●二十一世紀的非正規戰爭:資訊戰是怎麼打的?
恐怖分子、激進組織一般不會發動正面進攻,而是會採取「蜂群戰術」,在一個由手機和網際網路連成一體的網路中,用不同方法、不同方向,以小集團的形式發起攻擊,讓政府對迅速發展的民意束手無策。
●戰略為何在經濟管理領域被引用,甚至發揚光大?
戰後洛克菲勒(標準石油)、福特(福特汽車)、斯隆(通用汽車)等大企業,如同帝國般影響了勞動階級的生活態度和消費方式,高階管理者將戰爭所需的智謀和資源融入商業模型中。
●商場如戰場!企業也講求策略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競爭即是經典案例。一旦企業成了彼此交戰的軍隊,就要思考如何克敵制勝。麥可•波特、金偉燦等學者研究競爭策略以保持優勢。
「評估環境態勢、掌握敵人地位、找出自身優勢」正是戰略的核心要務。尋訪不迷失方向、不陷入混亂的智慧,勞倫斯•佛里德曼視野恢弘地概述了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戰略家與理論。遠在大衛以智計擊敗哥利亞,直至當代經濟領域中運用的賽局理論,這部宏大巨著總結了古往今來對戰略的反思,讀者能從中理解與評估古往今來戰場、政壇、商場、人生選擇的戰略良窳,並提出屬於自己的觀點,做出精準判斷,採取更有效行動。
◎專業推薦
約瑟夫·奈伊(哈佛大學教授、《哈佛最熱門的國際關係課》作者)╱馬克·斯托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安全研究碩士學程主任╱羅伯特·傑維斯、阿德萊·史蒂文生(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菲力浦·羅比特(《阿基里斯之盾:戰爭和平與歷史進程》作者)╱翁明賢(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這是一部蘊含著驚人的視野、學識以及最重要的——智慧的著作。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權威之作……有淵博的學識和眾多的論點。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本書為專家撰寫的同時,仍然能為普通讀者所理解,這對於駕馭此類體裁來說是種難得的本事。正因為如此,他寫出了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棒的一本有關戰略的書籍。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本書特色
1.戰略思想史上最宏觀之作
本書是迄今為止最有系統、最宏觀的戰略理論史,從聖經故事、生物演化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包羅四千年史上事件、主題及諸位戰略思想家。是一本深具雄心、非凡浩大之作,宛如《人類大歷史》戰略版!
2.大師領路,走一趟戰略巡遊之旅
作者以大師之眼,帶讀者俯瞰一遍戰略理論的演化與人類文明版圖的拓展。不止探討軍事面向,還全面統整及分析政治、社會階級、商業等策略,由起源、武力、底層、上層、理論,五層次分析,是全方位理解戰略的難得、也是唯一之作。
3.商場即戰場!戰略思考不可或缺
懂戰略,才會看大局、定目標,也能臨場應變。一部戰略史,見證諸多英雄以弱勝強,穩操勝算;帶讀者綜觀戰略思想內涵與典範流變,包含孫子兵法、君王論、戰爭論、管理策略、競爭策略……等重要理論內涵,每位想升級思維的商務人士,必修這堂戰略課。
作者簡介
【作者】
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
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榮譽教授。1995年當選英國社會科學院成員,並於1996年獲得司令勳章(CBE),1997年被指定為官方的福克蘭群島戰爭歷史學家。2003年,佛里德曼獲得爵級司令勳章(KCMG)。從2009年起任職英國官方伊拉克戰爭調查委員會。
佛里德曼在核武戰略和冷戰領域著述頗豐,經常就當代安全問題發表時事評論。另著有《戰爭的未來》(The Future of War)、《核武戰略的進化》(Evolution of Nuclear Strategy)等書。
書籍目錄
推薦序
前言
第一部分:起源
第1章 起源一:演化
第2章 起源二:聖經
第3章 起源三:希臘人
第4章 孫子和馬基維利
第5章 撒旦的戰略
第二部分:武力的戰略
第6章 新戰略科學
第7章 克勞塞維茨
第8章 偽科學
第9章 殲滅戰或消耗戰
第10章 頭腦與肌肉
第11章 間接路線
第12章 核子競爭
第13章 非理性的理性
第14章 游擊戰
第15章 觀察與調整
第16章 新軍事革命
第17章 戰略大師的神話
第三部分:底層的戰略
第18章 馬克思及其為工人階級服務的戰略
第19章 赫爾岑和巴枯寧
第20章 修正主義者和先鋒隊
第21章 官僚、民主人士和菁英
第22章 規則、神話和宣傳
第23章 非暴力的力量
第24章 存在主義戰略
第25章 非裔民權運動
第26章 結構、典範、話語和敘事
第27章 種族、宗教和選舉制
第四部分:上層戰略
第28章 經理階層的崛起
第29章 企業的天職
第30章 管理戰略
第31章 商場如戰場
第32章 經濟學的興起
第33章 紅皇后與藍海
第34章 社會學的挑戰
第35章 計畫型戰略或應變型戰略
第五部分:戰略理論
第36章 理性選擇的極限
第37章 超越理性選擇
第38章 故事和劇本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一本台灣人需要閱讀的戰略研究著作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副主任)
勞倫斯•佛里德曼的《戰略大歷史》(Strategy: A History)在英美是該領域的重磅著作,筆者因求學、研究和工作之便,較多數台灣讀者更早讀到;手上的版本是二○一三年版。雖價值連城,但卷帙浩繁(原書七百四十一頁,厚達八公分),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戰略研究著作。
首先,它結合理論和實例,並且實例夠新,從希臘羅馬時代一直到現在的反恐戰爭,作者探討了聖經和馬克思主義對於戰略的意義以及影響,這可能是本書最具價值的地方——中文探討「戰略」的著作幾乎全都缺乏這一部分;想要了解「戰略」,沒有戰史作為基礎是很困難的,所以敘事作為一種思考和傳播戰略的手段就非常重要。因此,作者的努力集中在向讀者說明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略構想從何而來,其背後的構建意圖(傳統歷史教育中最缺乏的,對「歷史動力」的介紹),以及它們的意義是如何隨著時間變化的。為了和這種敘事主題保持協調一致,作者還引用了聖經以及荷馬、彌爾頓和托爾斯泰等人的文學作品中的一些例子,來闡釋戰略行為的核心問題及相應對策。事實上,就曾經在美國學術環境中研習國際關係的筆者來說,深感如果不去理解聖經,對西方文明的諸多思維和演變,實在不易了解。所以聖經雖然不是一本戰略理論著作,卻是理解西方戰略理論思維的核心基礎。作者以非凡的功力將此一浩大工程做了完美的闡述,令筆者肅然起敬。
另外,作者特別在第三部分「底層的戰略」中分析馬克思為工人階級服務的戰略,這是本書最具可讀性的部分。作者首先指出:「探討弱者或至少是那些自稱代表弱者行事的人的戰略,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和可利用的手段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對這些人來說,制定戰略是最具有挑戰性的事。他們必須以不會招致鎮壓的方式爭取支持。如果有可能遭到鎮壓,他們就要考慮苟且偷生甚至憑一己之力從事暴力反抗。他們不知道能否說服所有人為共同的目標團結起來,也不知道是否有必要做出讓步和必要時應該做出多大讓步。」事實上,這些「弱者」或「自稱代表弱者的人」的戰略和運用戰略的行為,對今日的世界局勢——尤其是我們所居住的台灣——有著最巨大的影響。從巴黎公社的吶喊,到毛澤東的成功讓中華民國遷台,以至於二○二○年中國和美國針對貿易戰和COVID-19肺炎疫情的博弈,都源於此。今天中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共的鬥爭策略依然和百年前共產主義的老祖宗有相似之處——「在一個敵方勢力優勢、會鎮壓或反對我們的地方爭取支持」,所謂「統戰」和「大外宣」,都是在這樣的思維下組織進行的。
共產主義者的思維與戰略,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槍桿子裡出政權」這麼簡單,首先,階級意識是鬥爭的動力;之後,革命雖然會在壓迫下產生,但需要專業的指導和健全的組織。這已經成為對政治生活特別是左派政治生活的一大檢驗標準(作者語)。因此,「職業革命家」的出現,堪稱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最大轉折,進而讓共產主義凝聚成共產黨再建立起共產國家,而「職業革命家」的訓練、思維和作為,更廣泛影響了一切政治方式、手段乃至於符碼和宣傳。有了本書給我們作為知識基礎和理論分析,讀者若要理解百年來的一連串重要歷史事件,包括「民族解放運動」、重大的內戰、國家分裂的動力以至於各項抗爭,都提供了其他書籍沒缺乏的卓越認識。
其次,作為一部歷史,作者自我揭露它的目的是在探討戰略理論中一些影響戰爭、政治和貿易活動的、「最突出主題」的發展演變,「為戰略創造條件的理論」,才是重點。這些理論設定出戰略家們必須解決的問題、他們所依託的環境,並決定了他們的政治和社會行為方式。因此,本書論述的並不是「如何制定計畫因應衝突,或是如何借助實用知識來因應各種不確定因素,而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這點讓讀者可以對整個基於「戰爭」所產生的理論有個提綱挈領的了解,便於之後進階的探討。並且可以告訴我們,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須先有「創造使該事務成功條件的環境」。
同樣的,戰略理論也不僅僅是一些行事的指南。不可諱言地,曾經有一段時間流行「古事今解」或是「今事古釋」,前者包括把歷史上的事件拿來用現代的方式進行分析,譬如將楚漢相爭類比為今日的企業競爭;後者則是將現代的戰爭或博弈,尋找古典論述予以證明,藉以作為古典論述有其價值的佐證。譬如將杜黑的空權戰略論或美國在波灣戰爭的空權打擊用《孫子兵法》中「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來證明《孫子兵法》的價值,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對於中文「微言大義」較無感的讀者來說,還是勞倫斯•佛里德曼的論述更能深入人心。
第三,作者認為戰略就是「選擇」的基礎。他認為「戰略之所以讓我著迷,就在於它是一門關於選擇的學問,正是因為這些選擇至關重要,其背後的論證才值得認真研究」。在筆者於臺北醫學大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告訴同學們: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各位了解「如何做選擇」、「何時下決定」,在這本傑出的著作透過傑出譯筆和細心出版之後,相信能對台灣讀者在生活中如何進行反思、做出選擇、進而決斷,發揮重要的啟蒙作用——這也是國際關係研究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