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斐羅與蘇菲的奇妙童話 :25篇小小哲學家的奇思妙想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4233682系列名稱:
悅讀中文系列編號:
YB11定價:
350元作者:
蒲世豪頁數:
148頁開數:
23x17x0.9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1030出版日:
20251030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CIP:
141.09市場分類:
學習讀物(高年級)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童書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培
為什麼乳牛吃了葉子後會產生牛奶?為什麼我喝了牛奶後會長高?
我原以為我喜歡滑雪,後來發現我只是不喜歡待在家裡∼
我的烏龜死了,,我好難過∼但讓你難過的不是寵物龜死亡,而是你不想要牠離開你。
我不喜歡比較,也不喜歡被比較∼
為什麼好人會死?好人本來就會死。可是這樣不公平∼世界本來就不公平。
這是一本兒童版的希臘哲學史,全書以25篇呈現15個哲學家或學派的重要概念。
當你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挫折、困難時,可以按下暫停鍵,然後學著故事中演示的開始思考,相信透過思考,更容易看穿紛擾的現況,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書名中的「斐羅與蘇菲」,連起來剛好是「哲學」(Philosophy) 一字,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蘇菲比較像柏拉圖,冷靜犀利的斐羅像亞里斯多德。
本書特點是「短」,全書共25篇故事,每個故事都以400∼800字,包括認識自己、犯錯、三種人、思考、比較……。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念故事、讀歷史、練習思考;然後下一篇∼
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培
為什麼乳牛吃了葉子後會產生牛奶?為什麼我喝了牛奶後會長高?
我原以為我喜歡滑雪,後來發現我只是不喜歡待在家裡∼
我的烏龜死了,,我好難過∼但讓你難過的不是寵物龜死亡,而是你不想要牠離開你。
我不喜歡比較,也不喜歡被比較∼
為什麼好人會死?好人本來就會死。可是這樣不公平∼世界本來就不公平。
這是一本兒童版的希臘哲學史,全書以25篇呈現15個哲學家或學派的重要概念。
當你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挫折、困難時,可以按下暫停鍵,然後學著故事中演示的開始思考,相信透過思考,更容易看穿紛擾的現況,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書名中的「斐羅與蘇菲」,連起來剛好是「哲學」(Philosophy) 一字,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蘇菲比較像柏拉圖,冷靜犀利的斐羅像亞里斯多德。
本書特點是「短」,全書共25篇故事,每個故事都以400∼800字,包括認識自己、犯錯、三種人、思考、比較……。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念故事、讀歷史、練習思考;然後下一篇∼
作者簡介
蒲世豪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兒童哲學研發中心學術委員
國立師範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
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教師
書籍目錄
導論
材料(愛奧尼亞學派)
變化(伊利亞學派與赫拉克里特)
數學(畢達哥拉斯學派)
靈魂(原子論學派)
認識你自己(希臘神廟)
無情(希臘悲劇)
觀點(智者學派)
感覺(智者學派)
無知(蘇格拉底)
犯錯(蘇格拉底)
理性(柏拉圖)
思考(柏拉圖)
三種人(柏拉圖)
進步(犬儒主義)
比較(犬儒主義)
金錢(犬儒主義)
目的(亞里斯多德)
平衡(亞里斯多德)
故事(亞里斯多德)
懷疑(懷疑學派)
命運(斯多葛學派)
心靈(斯多葛學派)
快樂(伊比鳩魯)
死亡(伊比鳩魯)
哲學書(古希臘哲學)
推薦序/導讀/自序
導論
筆者寫過一些兒童哲學的教材,卻從來沒以「兒童」作為故事主角,在這本書兒童終於作為主角登場了。
這些年來,臺灣的兒童哲學有越來越多人投入,呈現百家爭鳴的榮景。兒童哲學是為了兒童而設計的哲學,是為了啟發兒童思考,發現思考的樂趣而存在。不論形式是討論、辯論、寫作、遊戲、繪畫、閱讀,最終願景都大同小異。
但也因各方路線不同,課程差異頗鉅,在了解實際課程以前,免不了幫讀者對焦,以期發揮最大效用。但這些對焦的動作既不是在「定義哲學」,也不是在「定義兒童哲學」,而只是為了理解本書安置的腳踏板,踩上去看完風景後就可以扔棄。
對筆者而言哲學家是群怪人,常人以為美好的現實世界,他們往往斥之為虛妄不實,把眼前花花世界視為一堵厚牆上的壁畫,推斷牆後隱藏著某些真相。哲學是他們窮畢生之力在現實的牆上開通的小窗,目的是為了看穿整個世界。
兒童哲學則是讓兒童在成人的幫助下爬上這些美麗的小窗,看一看窗外奇景。鑿透牆從古至今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這些奇景除了小窗外是很難看到的。哲學可以冷門,卻很難被替代,因為它根本不是現實世界中的任何東西。面對當今快造快拋引起的焦慮,唯一出口就是看見超越現實的永恆。
所以,如果你多少願意接受以上比喻,請試著把本書中的故事當成一扇扇遠望的窗,它帶你看見的不是現實世界,而是穿越過一整個世界,是造窗者投入一生心血所發現的奇妙真相。
兒童有辦法學哲學嗎?
有些人認為兒童沒辦法學哲學,因為哲學太難太抽象。舉個例子,在兒童心智發展研究中,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不可能有抽象的形式思考,所以不可能有「兒童哲學」,因為兒童缺乏學習哲學的能力。
不難想像,皮亞傑對「哲學」一詞的想像應該是成熟期的哲學,特別是那種大戶頭、布滿論證的哲學,也許是邏輯學,或至少像康德風格的哲學家,在這種意義下,連成人都很難達到這種水準,所以當然言之成理。
可是這難道是「哲學」的唯一形式嗎?哲學家亞斯培認為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他想到可能是叔本華這類哲學家,會給出一種靈光一現、瞬間啟蒙的警世觀察。比方說當某個孩子發現大人喜歡自尋煩惱、自以為是的時候,他的眼界豁然開朗。
各位想必聽過「國王的新衣」的故事,故事裡的小孩就是個能看穿真相的哲學家。大人們有的因為害怕得罪國王,有些想諂媚討好國王,有的因虛榮心而撒謊,也有人對大家同意的事想也不想就說好。雖然是故事,但這說的就是兒童哲學家。
他們倆到底誰對?他們倆說的根本就不衝突。造成這種表面衝突的原因是人類使用語言的習慣。維根斯坦指出,當問「什麼是『遊戲』」時,我們很快會想到一些例子,沿著例子給解釋。例如當人說「遊戲就是在平面上移動某些東西的活動」,他想到「下棋」。當人說「遊戲應該要有競爭」,他想到的是「比賽」。
但遊戲「真正的定義」是什麼?傳統上一廂情願地相信「有」,維根斯坦認為也許沒有真正的定義,一連串相近的活動,一組組玩的過程都可以叫「遊戲」。也許一連串相近的思想都可以叫「哲學」,因此亞斯培與皮亞傑兩人都沒有錯。
所以兒童能學哲學嗎?要看哪一種哲學。有親切易懂的教材與教案,就代表有能學又值得學的哲學。不過筆者這裡又偷偷加了一個概念,兒童哲學就算能學,﹁值得﹂學嗎?這是下一段的討論主題。
兒童學哲學是要做什麼?
現代世界是一個忙碌的工商業世界,反映在教育上,講求速成、喜歡競爭、渴望答案、以短期實效為依歸。這創造了現代世界巨量的生產力,永久改變了地表的風貌。
實效教育有很多好處,就像肉有許多蛋白質與營養素,能促進發育,使人骨肉強壯。但光只吃肉對健康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童哲學是一種思考教育,講求看得長遠、想的透澈。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補強短視近利的實效教育流失的養分。
實效教育的壞處就是一種以﹁感覺﹂為自我的思考習慣。想像一個難以受眼前痛苦的孩子,你無法改變他的處境,唯一的安慰手段就是請他看遠一點,痛苦不會永久,未來好處多多。可是如果他的回應是我現在就是痛,就是受不了,想以後幹嘛呢?狀況就會導向無解。放棄了思考,當下的痛苦將會是永恆而且毫無意義的。想一想以後,理性的思考可以安慰自己,讓痛苦變成暫時的、可理解的。
兒童哲學想在感覺的自我之外建立一個「理性的自我」,理性的自我不一定對,但可以提供雙向檢查的機會。如果大家記得前一段窗子的比喻,我想請大家用這個角度來想一想。為什麼我們要花心力去看現實世界背後的東西?
首先是滿足天生的好奇心,自由好奇的人類常常想東看西看,即使沒有特別好處,但就是感到好奇。其次是你可以在攀爬過程中變得強壯有力,有些小窗特別精緻,甚至可以啟發美感。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表面上如何,真正的樣子又是如何的結構,本身就是思考的基本姿勢。思考就是不能照單全收,認為表面上如何就如何,要經過推敲判斷去發現背後的真相。在哲學課的每一刻,都充滿理性自我的思考訓練。
學哲學可以加強思考,讓人更深思熟慮,看穿紛擾的世界。優質思考能幫你說得清、聽得懂、想得透,甚至看得開。這些不是分開的能力,而只是升級的思考在不同活動中的表現。以教育一個成熟的人類來說,應該是值得的。
關於本書
本書是希臘哲學史,特點是「短」,每個故事都只有四百至八百字,呈現某個哲學家或學派的理念。遇見理念後可以看看哲學歷史,瞭解這屬於哪個哲學家,然後自然前進。家長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念故事,讀歷史,思考反省,然後下一篇。
本書的書名「斐羅與蘇菲」連起來剛好是哲學「Philosophy」一字,這是個諧音梗。姐弟倆在立場上也不同,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蘇菲比較像柏拉圖,冷靜犀利的斐羅像亞里斯多德。其實這也只是一種假定,即使這些哲學家在歷史上不完全是這樣,這種思考風格的對立依然是種值得注意的有趣景緻。
順利的話,這本書還會有續集,希望大家喜歡。
文章試閱
材料
那一天蘇菲看到爸爸在草場施肥,草場上有牛在吃草,最近她的弟弟斐羅因為愛喝牛奶,身形迅速拉高。(原因是媽媽說的)
「泥土、青草、牛奶、骨頭?為什麼?」蘇菲開始邊思考,邊自言自語:「為什麼青草吸收了泥土的養分,會變成葉子?」
蘇菲繼續問:「為什麼葉子被牛吃了消化後,會變成牛奶?為什麼斐羅喝了牛奶之後,身形會拉高?」
蘇菲努力思考卻得不到答案,她的眼光恰好停在自己做的紙黏土娃娃上。她曾用一大塊紙黏土做出一隊的小人與房子。
「啊!」她腦袋突然靈光一閃:「會不會就像黏土做成不同的東西,其實這四種不同的物,也是由『同一種』物構成的!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不同物之間的轉變。
蘇菲想到這點興奮極了,好奇與思考讓她在自己的腦子裡發現了新大陸,又像站上了一個新高點看清世界。
她忍不住繼續想:「那會是什麼?會不會是水?水可以凝固成冰,氣化成雲,所有生物都需要水。」
「會不會是火?火會不斷變化,一切都在變化,老師說人體會燃燒食物,這不就代表裡面就有火嗎?」
「會不會是土?植物從土裡長出來,人死後也會歸回土,星星也是岩石構成的。會不會是氣?動物活著都要呼吸,水會蒸散在氣?,天上的星星不會掉下來也是因為它們是氣。」
「這些想法也太簡單了,搞不好真相更令人意外。」蘇菲繼續想:「會不會是未知的物質?會不會是顏色?會不會是數字?會不會是一首歌?」
蘇菲跟老師提了這些想法,老師說她的想法可能都是錯的,但依然非常有價值,因為這些是認真的思考,只要開始認真思考,就有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