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橋底老虎

原文書名:


9786269825714橋底老虎
  • 產品代碼:

    9786269825714
  • 定價:

    380元
  • 作者:

    趙婉慧
  • 相關作者:

    繪者:黃慧彤
  • 頁數:

    56頁
  • 開數:

    28x23x0.32
  • 裝訂:

    精裝
  • 上市日:

    20240403
  • 出版日:

    20240403
  • 出版社:

    希望學-秀威資訊
  • CIP:

    538.8238
  • 市場分類:

    兒童繪本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童書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銅鑼灣鵝頸橋底有老虎?

每逢驚蟄在鵝頸橋「打小人」是香港傳統民俗文化,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神婆在打小人的時候,會祭祀白虎(以黃色紙老虎代替),又會拍打小紙人來幫助人們趕走噩運,藉以安慰心靈。
到底那些紙老虎和小紙人,有什麼神奇力量?又如何承載著人們的怨憤與希冀,浴火成灰以後,變成近似永恆的星星?
一頭被小女孩在橋底撿拾回來的老虎公仔,將帶領小朋友認識鵝頸橋歷史,以及驚蟄打小人的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


作者╱趙婉慧
出生於香港,在香港成長。現與丈夫、女兒、兩隻貓、三隻雞居於愛爾蘭鄉郊。

相關作者簡介


繪者╱黃慧彤
居於台北的香港小畫家。童心未泯,寫畫塗抹讓作品活起來,深信「想象力」可以改變一切。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本書乃市面僅有向兒童介紹「香港鵝頸橋打小人」的繪本,且故事動人,令小朋友以正面的態度去認識傳統習俗。
★以粵語書寫配以粵語拼音,並提供由作者親自朗讀的免費網上聲音檔,精采傳神。
★本書故事後有中文書面語版本,不懂粵語的家長、小朋友也可閱讀本書,並聆聽網上粵語聲音檔,以助認識及學習粵語。
★故事後配以解釋二十四節氣、打小人的過程等內容,讓小朋友深入認識歷史和傳統文化。
★本書獲香港歷史文化研究專家、保育倡議者及語言學教授等聯合推薦。
★鵝頸橋位於銅鑼灣時代廣場旁,是到訪香港的遊客必經之地,能認識那一帶的歷史文化,定必使旅遊更添深度及趣味。
★本書全彩印刷,硬皮精裝,圖畫精美。

文章試閱


【推薦導讀(一)】打小人是一種祈褔的儀式╱徐振邦(香港歷史文化研究專家)

  每年驚蟄(一般是西曆3月5日或6日)都有許多人在街邊打小人,其中,以灣仔鵝頸橋橋底最為有名,成為了打小人勝地。如果時間許可,每逢驚蟄日,我都會去鵝頸橋逛逛,感受一下這種本土文化。
  為什麼要在驚蟄打小人?這大概是現代人抒發情緒的方法。在二十四節氣中,排行第三的驚蟄,原來的意思是指天氣回暖,雨水增加,上天還會打響第一個春雷,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由於古代農民擔心在驚蟄後,有蛇蟲鼠蟻破壞農作物,所以農夫要用鞋拍打昆蟲。此外,他們又相信,白虎能夠驅邪及驅趕百害,只要在「驚蟄」當日拜祭白虎,就能夠讓白虎鎮壓害蟲,以防災難發生;而古人將白虎鎮壓害蟲的觀念衍變成白虎能鎮壓害蟲和小人,希望借助白虎的威力,讓一眾品格卑劣的小人不敢再加害自己,故在祭白虎時打小人,於是,祭白虎和打小人兩個不同的概念,漸漸連在一起,成為了驚蟄打小人的民間習俗。
  有人認為,打小人是惡毒的詛咒,是不要得的行為。其實,打小人,並不一定要指名道姓,詛咒別人。所謂打小人,泛指有人遇上了麻煩事,猶如小人纏身,藉著打小人來趕走「衰氣」,祈求平安。
  因此,打小人是一種祈褔的儀式,不是用來對付別人的。除非打小人的人,提出特別的要求,否則,執行打小人的婆婆,口中唸唸有詞,但不會提及小人名字,也不會以惡毒的說話來咒罵對方。許多時候,婆婆所說的內容,只是保護打小人的人,為他化解怨恨而已。有時,婆婆所提及的內容,還有祝願打小人的人,平安大吉、一帆風順、生活美滿,讓他的心靈得到安慰。
  當然,或許真的有人會利用打小人來對付自己不喜歡的人,象徵性把對方打得半死。然而,究竟打小人是否真的有這種神力,很難說得準,在我看來,大概能滿足打小人的人的心理,讓他們宣洩心中的鬱結。
  以前,鵝頸橋橋底的位置,較為昏暗,加上人多車多,打人小的聲音又此起彼落,往往予人有不太舒適的感覺。為了改善這個特色空間,香港政府已於2010年為橋底進行翻新改善工程,拆卸了天橋休憩處,重鋪地面,加設欄杆、護土牆及矮牆;而最重要的,是在橋底的天橋柱畫上了二十四節氣的剪紙圖案,以配合驚蟄打小人的獨特環境。美化後的鵝頸橋橋底,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展現出香港文化獨特的一面。
  鵝頸橋橋底因打小人而打出名堂,成為香港一個特色景點,你有興趣在驚蟄日,跟我一起去灣仔鵝頸橋橋底,感受一下打小人的氣氛嗎?
  除了實地考察外,透過閱讀也可以領略相關文化。這本《橋底老虎》以繪本的形式,介紹香港打小人文化,相當有趣味。作者趙婉慧以生動的內容和淺白的文字,配上畫師黃慧彤那可愛活潑的筆法,正恰如其分,娓娓道出打小人的故事。
  坊間缺乏這類繪本著作,《橋底老虎》的出版,正填補了空缺,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外讀物。
  我很喜歡這本《橋底老虎》,亦希望可以推介給老師、家長和學生,一起閱讀香港的神話傳說。

  2024年2月19日
  農曆年初十

***********************

【推薦導讀(二)】用粵語傳承香港文化╱劉擇明(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助理教授)

  收到 Peg ?電郵,得知佢將會出版以傳統節日做主題?粵文故事書,我感到好欣慰。
  我最欣賞?係故事題材。《橋底老虎》係用驚蟄同打小人為題?兒童故事。呢度示範咗點樣可以將地區?傳統轉化成可以流傳?故事。打小人去鵝頸橋就見到,但係習俗背後?意義,要由敘事去賦予。今次?故事並非傳統故事換一段字,而係將看似落後?習俗,用守護?角度去詮釋。犀利之處係天馬行空得嚟,用?元素係好在地?事物,唔會拉到M78星雲咁遠。香港本來就係多種傳統不斷磨合?地方,撞出嚟?成品就好似鴛鴦咁,非茶非啡、亦茶亦啡,係嗒得出深度?文化。香港文化應該係不假外求?,好應該諗?點樣將傳統化成故事,加以流傳,成為大眾認知?一部分。
  香港長大?人,好少喺故事書睇得到自己?生活。細個陪伴我哋成長?童話故事係咩樣?呢?數嚟數去,好多都係歐洲故事。舊啲?有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新一代?可能係冰天雪地?公主、住晒成個山頭?粉紅色豬仔。除咗入迪士尼之外,我有幾何見到城堡?故事入面?生活環境、起居習慣、思考方式,同我哋隔咗好遠。就算亞洲都開始流行繪本,日本、韓國、台灣?作品近極香港,都係就住佢哋?社會去寫。香港人?出品,不論係香港在地定係移民群體,都仲係好唔夠。今次就填補咗呢種香港出版?缺口。
  故事除咗要結合文化,要有香港社會元素之外,呈現?語言都要考慮。香港係最唔缺圖書?地方,但都係以標準英文同中文書面語為主。講香港?事物,行文如果嚴格跟足書面語,讀出嚟又點會好聽呢?兒童故事本來就係口語?文體,就算再反對粵語書寫?朋友,都不妨諗下點樣喺文本上加入粵語?元素。《橋底老虎》除咗用粵文書寫外,仲喺底下加入粵拼添。對海外?港裔、粵裔小朋友,粵拼係最好?識字輔助,等佢哋可以完全透過粵語,就能理解中文。
  無論語言定文化,傳承都係要用行動去實踐?。希望廣大?創作者寫多啲嘢畀粵語細蚊仔睇,用熟悉?語言去延續、推廣香港文化。